尋/靜 Searching for a Still Life》  ——   Rob Tucker 羅伯・塔克

展覽日期:2024年4月3日至2024年6月2日

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0:30至下午7時,週二休館

 

Contemporary by U 這次展覽跨國邀請來自紐⻄蘭的藝術家羅伯・塔克(Rob Tucker)舉辦亞洲首次個人展覽 ── 《尋/靜:Searching for a Still Life》。此次展覽名稱所隱含的意義不僅僅止於『靜物』的寓意,更深遠地暗示了對於『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尋求。羅伯・塔克以獨特的藝術手法,透過新的維度重新審視『 靜物 』此題材,經過反覆排列重組餐桌上的物件,探索在構圖上的所有可能性,利用多元媒材呈現出獨樹一格的當代靜物畫。通過靜物畫作品,呈現出一種對於寧靜生活的憧憬和探索,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寧靜和安詳的視覺空間,讓人在紛擾世界中找到一絲平靜。


羅伯‧塔克自從開始接觸藝術創作後,便不斷嘗試各種繪畫上的可能性,發展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塔克的創作理念扎根於原生藝術的概念 (Outsider Art),一種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藝術形式,鼓勵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展現無拘束的創意和想像力。這使他在創作中更加勇於探索各種構圖與媒材的搭配。顏色上鮮豔大膽,通過對構圖和媒材的多元探索、搭配精簡的幾何線條去重複組合構圖來表現靜物與風景,不禁讓人聯想到20世紀中期的普普藝術大師大衛‧霍克尼 (David Hockney, b. 1937-)的創作手法。畫作整體氛圍輕鬆愜意,令人沈溺其中的療癒感,讓觀者不自覺地渲染上度假風情,彷彿置身於一片悠閒的度假勝地。

本次展覽的名稱「Searching for a Still Life」可以有一個微妙而比喻性的解釋。傳統上,「Still Life」指的是一種藝術流派,描繪的是無生命的物體,通常以特定的構圖排列。然而,當用於更廣泛的上下文或作為一個展覽的主題時,「still life」可能呼喚出內省、沉思和在日常生活的普通方面尋找意義或美感的主題。「Searching for a Still Life」可能意味著對看似平凡的存在的更深層理解或欣賞的追求。它可能暗示著對寧靜時刻、被忽視的細節或一開始看起來靜止或不顯著的周圍環境中的美感的探索。在這方面,這個詞組邀請觀眾反思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之處,並在一開始看起來靜止或不起眼的事物中尋找意義。在展覽標題的背景下,「Searching for Still Life」可能也暗示著藝術家的個人旅程或探索過程,無論是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在生活的混沌中找到平靜、平衡及具有意義的時刻。

在創作方式上,塔克透過反覆描繪這些靜物來探索記號創作(mark making),記號創作是利用各種工具去創造線條、形狀、圖案等的藝術行為。這類型的創作方式在表現上不受到任何形式拘束,可以是各式各樣的筆觸與媒材。像塔克會運用手邊的鐵器來上色,而紅酒是顏料任意的媒材,最後以亮光漆覆蓋整個畫面,使作品有著鏡面一般的反光感。記號創作對塔克來說是一個可以自由地展現他的內心思緒與情感的載體,讓靜物得以用輕鬆童趣的風格來呈現,同時反映出藝術家對生活的態度。此次展覽以 Searching for a Still Life 《尋/靜》為名,藝術家把餐桌上的日常搬進大尺寸的布面中,搭配幾何圖形與線條的相互作用,來傳遞感受與情緒。除了大尺寸畫面增強了觀者的視覺接收外,更在細節上增添塗鴉與對話框等互動元素,彷彿觀眾也參與在其中。最終,展覽的作品中所展現的不僅是靜物的美感,更是對於內在寧靜和平衡的渴望,以及對於煩囂世界的避世之志。彷彿是一場藝術家尋找內心和諧的旅程。對「Searching for a StillLife」的解釋可能因觀眾的角度和藝術家的意圖而有所不同,從而允許對於感知、存在和人類經驗相關的主題進行豐富多彩的探索。

關於 羅伯・塔克 (Rob Tucker)

羅伯・塔克 Rob Tucker 於 1987 年出生於紐⻄蘭,畢業於丹麥阿爾堡大學藝術與文學碩士,現居奧克蘭。塔克以色彩豔麗、筆觸率性的幾何風靜物與風景畫打開知名度。以世紀中期現代主義(Mid-Century Modernism)的設計概念為依據,塔克的作品在顏色上與構圖上好似重現了復古情懷,帶給觀者一種無憂無慮的悠閒氛圍。塔克出展經歷豐富,曾於紐約、倫敦、柏林等世界各國舉辦個展,也在新加坡、香港、邁阿密等城市參加過藝術博覽會。

 

關於 Contemporary by U

致力於當代藝術的「Contemporary by U」自2019年起匯集了來自歐美、日韓等藝術家的創作能量,推出了一系列精彩展覽,為人們帶來主流美學以外的生活想像。藝廊的名字「 U 」有著深遠的意義,它代表了藝廊負責人名字中的一個字,也象徵了我們獨特的U型空間設計;更重要的是, 這是一間為「你(YOU)」而存在的藝廊。過去的藝廊如同白盒子,人們與藝術品之間存在著距離。我們希望打破這界限,讓藝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